我与美国客户Mickey的沟通始于今年2月份,她打算在中国采购商品,需要集货和运输服务,正在做预算的阶段。
2月底开始接触,第一个柜子4月份才货好,整个“战线”拉得很长。处理Mickey的货物,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问题一:
Mickey之前从事美容行业,今年打算开家具店,开始从中国采购家具、装饰品等。她给我发了即将采购的订单列表,我一项项查看后,发现当中一些货物涉及反倾销,本着为客户负责的原则,我告诉她美国清关时如果被查验到为反倾销则税费会很高。
客户说她刚开始做这门生意,经不起那么多的风险。但是她的供应商有些不愿意退定金,并说要帮客户重新找货代,不会有问题的。因为我提前跟客户说了反倾销税费的规定,她便开始有些担心,同时也参考了其他货代的报价方案。
第一次运输,客户经验少,预算有限,还是对税费问题表示担忧,所以还是听从我的建议把反倾销的商品去掉。
为了不让客户在反倾销税费上造成多余的支出,我配合客户一起和供应商沟通。有一些同意取消订单,一些不同意。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客户将反倾销货物去掉后,再向供应商购买同等价值的货物来代替,最后得以顺利解决。
问题二:
4月份第一个40HQ出发到迈阿密,6月中旬到港做清关。这是客户第一次用自己公司名作为清关抬头的进口,客人的资质问题和货物种类杂等问题导致清关难度加大。
宏铭达物流在全美50个州拥有自己的一手代理。经过我们对货物的成份、用途认真核查,报关员多次跟海关确认,最终以货物真实的材质用途匹配到对应正确的HS CODE,成功清关。对此,客户非常感谢我们远在大洋彼岸还能及时为她高效处理美国当地的问题。
问题三:
客户至今共和我出了两条柜子,每条柜子都是20多个供应商,货非常杂。我要帮她整理、归类,货物信息又怕出错,所以还要重复检查,最后整合出十多个品名。
每次出货的前期工作总是繁重的,因为供应商很多,需要集货。供应商在佛山、江门和青岛等地,所以我建议在一个供应商处集货和装柜,再拖回深圳码头上船,这样会给客户省很多钱。
回顾与客户的沟通,发现每个客户的说话方式都不一样。Mickey的说话方式是有时话只说一半,要去猜她的话,换了好几种表达方式才知道客户需要的是什么,不然会产生误解。
她和供应商之间有一些鸡同鸭讲的地方,导致采购进程遇到瓶颈,她便让我帮她沟通。这几个月,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了耐心,以及提升了为客户探索更多方案的水平。
货代,就是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纽带。综合素质要求高,不仅需要表达能力好,还要协调双方之间的沟通。
这个故事如果不写出来,我们不会知道Vina和宏铭达物流后勤团队做了多少未知的连接性工作,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三方的合作共赢。